企业文化

一蓑烟雨任平生——读《苏东坡传》有感

发布时间:2025.10.17 作者:张萌萌 来源: 访问人数:15

读完林语堂先生所著的《苏东坡传》,在我眼前勾勒出一幅鲜活而厚重的人生画卷。林语堂先生曾说:“我写苏东坡传,没有别的理由,只是因为他是我所知道的中国文人中,最可爱、最可亲的一位。”而当我真正走进苏东坡的一生,才懂得这份“可爱与可亲”背后,藏着怎样历经风雨却始终向阳的生命力量。

苏东坡的一生,是“一蓑烟雨任平生”的豁达。他的仕途从未平坦,从京城的意气风发,到黄州的“泥污胭脂雪”,再到惠州的“日啖荔枝三百颗”,最后被贬至遥远的儋州,每一次贬谪都是对生命的重创。可他从未沉溺于失意,反而在逆境中开辟出属于自己的天地。在黄州,他开垦东坡,种稻栽菜,自号“东坡居士”,将粗茶淡饭过成了诗意生活;他写下《赤壁赋》,“寄蜉蝣于天地,渺沧海之一粟”,在对宇宙人生的思考中消解了个人的愁绪。这种“竹杖芒鞋轻胜马,谁怕?一蓑烟雨任平生”的态度,不是消极避世,而是历经磨难后对生活的主动接纳,既然无法改变命运的风雨,便以一颗从容的心,在雨中漫步,在泥泞中寻得乐趣。

他的文字,是“人间烟火气”的温情。苏东坡的诗词从不只关乎风花雪月,更饱含对生活、对百姓的深情。在杭州任知州时,他疏浚西湖,筑就苏堤,让“水光潋滟晴方好,山色空蒙雨亦奇”的美景流传千古,更让百姓免受水患之苦;在徐州,他亲自带领百姓抗洪,与军民同吃同住,写下“坐看黑云衔猛雨,喷洒前山此独晴”的诗句,字里行间满是对民生的牵挂。他的《江城子?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》,“十年生死两茫茫,不思量,自难忘”,道尽对亡妻王弗的刻骨思念,没有华丽辞藻,却字字泣血,让千年后的我们依然能感受到那份深沉的爱意。他的文字,既有“大江东去,浪淘尽”的豪迈,也有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”的温柔,更有“也无风雨也无晴”的通透,如同冬日暖阳,总能在不经意间温暖人心。

读《苏东坡传》,读的不仅是一位文人的生平,更是一种面对人生的态度。在这个快节奏、多焦虑的时代,我们常常被名利所困,被挫折所扰,忘了停下脚步感受生活的美好。而苏东坡告诉我们:人生本就充满风雨,重要的不是避开风雨,而是拥有在风雨中起舞的心境。当我们学会像苏东坡一样,以豁达之心面对困境,以温情之心对待生活,以从容之心活在当下,或许就能在平凡的日子里,寻得属于自己的“人间清欢”。


下一篇:在职场与生活中,修一颗“东坡心” --读《苏东坡传》有感

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1833号

©2019-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04567号-1

地址:合肥市政务区潜山路100号琥珀五环国际A座15楼

电话:0551-62612077(服务), 0551-62657832(业务)